时尚服装网首页
首页 品牌资讯 品牌大全 品牌排行 品牌搜索  EN
品牌热点品牌故事
谁让假洋品牌成了“大忽悠”?
来源:时尚服装网/大江晚报    阅读:34072

  23日,人民日报官微发布《注意:这些都是所谓“洋品牌”!》,其中披露,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在美国没有店,吉野家和日本吉野家不是一家,美国施恩奶粉、法国卡姿兰都是地道广东货,乔丹运动鞋跟美国的Jordan鞋类没关系……

  不难发现,这些假洋品牌,要么直接宣称来自国外,要么故意傍真洋品牌混淆视听,以挂“洋头”的方式卖国货,忽悠中国消费者。而在芜湖本地,也不乏这样的“假大牌”。是什么让他们大行其道?记者发现,这其中,有消费者盲目迷信洋品牌的原因,也有监管部门未能及时查处的因素,当然,也与不少国货质量还不过硬有关。

  挂“洋”头不再是秘密

  近日,在市区多家大型商场中,记者特别留意,竟有8成服装品牌名称洋味十足,有的是用汉语“翻译”成英文,有的则是一长串、让人难以一目了然的英文。其中,在中高档品牌区域,宣称来自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最多,可细看标签,产地却都在中国。同时,这些服装价格不菲,一件普通衬衫售价千元,一套西装动辄过万元的也不在少数。

  服装经销商刘先生透露说,许多洋品牌实际上由国内服装企业一手运作,其生产和销售渠道完全在国内。“这种自己到国外去注册一个品牌,或者买一个国外注册的品牌的做法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只不过消费者不明白而已。”

  国人为何盲目迷信洋品牌?

  据记者了解,假洋品牌在国内被揭并非首次,前两年,“达芬奇家居”就曾闹得沸沸扬扬。例如所谓的美国施恩奶粉,就被媒体揭出其美国的注册地仅是一个停车楼下的空房间。它们为何能一路忽悠、大行其道?原因值得深思。

经典商标转让
点击拥有精品商标、打造自有经典品牌

  有业内人士指出,假洋品牌“闹剧”,消费者也有一部分责任。芜湖一家国产品牌服饰的渠道商曹平先生告诉记者,国货装洋现象中,一些国人片面认为国外品牌质量有保障,“日本生产”、“英国生产”、“美国生产”、“德国生产”、“法国生产”等,均优于“中国生产”。正因如此,国产品牌才打起了“傍”洋品牌的主意。

  此外,曹平也坦言,洋品牌受追捧的原因和国货质量不佳不无关系。久而久之便伤害了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信心,对后者形成一个恶劣的印象,甚至认为外国的产品一定会胜于国内的产品。

  消费者的想法不无道理。从前就有媒体报道,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有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是60%,2010年,进口奶粉已经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今年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5%。现在,我国婴幼儿奶粉价格已完全受控国际市场,洋奶粉在价格上拥有了定价权。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国产品牌奶粉,已没有实力与洋奶粉抗衡,只能把自己包装成“假洋鬼子”。

  “达芬奇事件就印证了消费者的心理,其采自国内企业的假货,尽管贴了顶级品牌,若不是媒体的聚焦揭露,这场骗局仍在继续。”曹平说。

  加强监管做硬国货是关键

  采访中,不少市民向记者提出疑问:还有多少知名企业在做这样的游戏?

  市工商局消费者维权中心负责人俞俊表示,改变现状的最关键的对策是法治。“任何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治系统来制衡,就会有人偷懒,一个品质社会、品牌社会是很难建立起来的,商家只有以一种诚信负责的态度建设品牌时,消费者才能不抛弃它。”

  专业人士指出,尽管离不开消费者的盲目迷信,但假洋货泛滥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监管和违规处罚的法律机制存在缺陷。法律软弱、监管失责、处罚不力导致企业屡屡以身试法。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不法行为规定的责罚或含糊不清,或处罚较轻,还有的甚至没有责罚,客观上导致企业违规违法成本较低。

  “品牌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物,它的成长需要时间。”对此,有行业专家表示,国产品牌起点低,还处于品牌打造的摸索阶段,没有足够的手段去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威力,因此常在外国品牌面前显得没有底气。而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有自主品牌面临人才不足、管理欠缺、商誉不佳等问题,在克服信用、质量等问题的同时,能否承受新的挑战,也是国货品牌需要考虑的问题。

加入收藏:请按快捷键[Ctrl+D]
上一资讯: 国产奢侈品牌反击战:博柏利遭5亿集体索赔
下一资讯: 中高档女装品牌店销售技巧及销售原则
相关声明:凡注明“时尚服装网”来源的资讯,版权均属于本网,欢迎转载、摘编,但应注明版权信息。本网转载其它媒体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
品牌资讯
© 2005- CnWear.com - All rights reserved.